此文章未發布
- 漂鳥社編輯部
- {{ post.formattedUpdatedTime }}
- 8768
想爬山?體能四面向,缺一不可!
{{ $t('tableOfContents') }}
如果你剛接觸登山活動,是不是也常對山上那些「健步如飛」的山友們投以羨慕的眼光呢?想要增進登山體能,但不知從哪裡開始嗎?聽聽擁有多年經驗的前輩的分享吧!
Q:登山需要怎麼樣的體能呢?
A:需要的體能分為肌肉力量、柔軟度、肌耐力、心肺功能四大面向。
登山需要一個能長時間持續移動的身體。形塑適合登山的體能有非常多面向,不僅體力要好,還要能讓肌肉保持良好狀態,以及能攜帶大量運動所需要的氧氣。接下來將介紹如何均衡地掌握上述的四大面向。
肌肉力量
肌肉力量在登山中的作用是移動身體,也就是動力。人類的動作產生自肌肉的收縮與擴張。不管是上山還是下山都是一樣的。若肌肉的力量不大,一運動起來就會「噫呀、哎呀」地上氣不接下氣。反之,若是肌肉的力量充足,往上攀登一步就能輕鬆地引體向上,往下落足一步也能強而有力地承接身體的重量。而提升肌肉力量的方法就是重量訓練。重量訓練好比將只能抬起輕盈箱子(=身體)的肌肉,鍛鍊成能夠支撐起沉重箱子的肌肉。建議先從登山時經常使用的腿部和臀部開始訓練。
《延伸閱讀》三大重點,讓你登山健步如飛!
柔軟度
身體僵硬的人和柔軟的人有甚麼不同呢?答案是肌肉的柔軟度,而擁有好的柔軟度在許多層面是有好處的。調控關節的肌肉若是繃緊僵硬的話,關節的活動範圍將是相當窄小的。相反地,狀態良好的肌肉像是橡皮球般地強而有力又富有彈性,也就是專業術語所說的「黏彈性」,富有黏彈性的肌肉可以有效地吸收衝擊力,身體將不易感到疲勞。換句話說,其肌耐力是相當高的。此外,攜帶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血液,在柔軟的肌肉中能更順暢地流通。
培養肌肉的柔軟度要透過日常的身體伸展。並不是單單依靠出發前的熱身,而是從平時就開始訓練。
肌耐力
「肌肉力量」是肌肉瞬間爆發的力量,而能長時間保持運作的力量則是「肌耐力」。當肌肉疲勞時,將失去彈性,變得僵硬又冰冷。僵硬的肌肉無法伸展力量,使腳步凌亂不堪。而維持肌肉到上述狀態的力量即是肌耐力。
「好希望身體能一直保持如同剛開始行走的輕盈!」雖然不可能永遠保持輕盈,不過這樣的願望是能經由訓練來實現的。不在山中的週末時,可以一邊哼著歌,一邊在舒適的節奏下,進行長時間地走路和跑步,讓身體逐漸適應長期移動的強度(對肌肉施加負荷)。
心肺功能
使肌肉運作的能量來自於氧氣的消耗,同時間也會產生二氧化碳。肺部即為交換想要的東西(氧氣),和不需要的東西(二氧化碳)的地方。而心臟則是產生血液的流動,是運送想要的東西和不需要的東西的動線。登山時,呼吸急促心跳加快,正是身體訴求「請再攜帶更多氧氣!」,因此心臟增加收縮次數,以推動更多的血液。若想要加強上述的搬運力(也就是心肺功能),可使用快接不上氣的節奏走路和跑步來訓練,提升心臟的幫浦能力。
了解了登山體能的四個面向,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學習,如何在半年內練出可以上高山百岳的體能吧!
《延伸閱讀》練體能?練技術?登山訓練,你練對了嗎?
本文摘錄自《登山完全圖解Q&A》,第 50-51 頁。漂鳥社編輯部著,創意市集出版。感謝創意市集授權內容刊登。
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!
追蹤 Hikingbook 粉絲團,獲得更多正確登山知識!